歡迎登錄無錫市人民醫院官方網站!
當前所在位置:文明在線 >> 青春風采 >> 內容閱讀
青年博士快問快答,腫瘤科醫生的工作你了解么?
2021年05月04日       點擊數:     



王惠宇,無錫市人民醫院腫瘤科青年醫師,院團委委員、內科團總支書記、腫瘤科主任助理,無錫市抗癌協會理事。
獲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指導教師二等獎(創新類),江蘇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無錫市科教強衛青年醫學人才、無錫市雙百人才后備拔尖人才等榮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及江蘇省博士后科研課題1項;近5年,他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4篇,單篇最高IF 15.302;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等SCI雜志審稿人。

精準靶向治療帶來的“峰回路轉”

李先生,35歲時發現胃癌,已經是晚期,腹腔內廣泛轉移合并大量腹腔積液,預計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王惠宇接診患者后首先根據國內外先進經驗,嘗試采用了“三途徑”給藥,即口服、靜脈聯合腹腔灌注的模式進行化療,尤其腹腔灌注。他更是全程陪伴在患者身邊進行操作。經此兩個周期治療后,患者腹水明顯吸收,病情顯著好轉。
然而,半年以后,病情出現了反彈,更換化療方案亦不能控制,此時無論是國內或是國外的診療指南,均已經沒有標準治療方案,但患者及家屬的治療的意愿仍非常強烈。王惠宇,苦苦研究思索后建議患者再次活檢并對新鮮腫瘤組織利用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進行基因層面的分析。非常幸運的是,檢測結果提示患者存在一種促使腫瘤生長的關鍵基因變異——MET擴增,更幸運的是針對這一類基因變異已經存在成熟的口服靶向藥物。
證實基于這一基因分析的證據,患者最終采取了精準靶向藥物治療,事實上也取得了療效,腹水及轉移病灶再次出現消退,實現了“峰回路轉”式的改變,又進一步實現了生存時間的延長和生活質量的提升。

五四青年節到了,我們用快問快答的方式采訪一下這位優秀的人醫青年。
1,為什么選擇學醫?
答:成為一名醫生是我自小的夙愿,小的時候看到白衣天使們救死扶傷覺得特別崇高,所以立志學醫。

2,為什么選擇腫瘤專業?
答:一方面是因為在臨床學習特別是見習、實習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腫瘤患者和家屬的無耐,我希望可以用專業幫助他們;另一方面,腫瘤領域更新快、進展多,無論是臨床還是科研都大有可為,因此我最終選擇了腫瘤學作為博士方向。

3,腫瘤科醫生日常做些什么?
答:我們科的日常工作,就是針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除手術以外的綜合治療,以達到明確病理診斷、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的目標。

4,如何看點惡性腫瘤?
答:因為大家都知道惡性腫瘤難以治愈,老百姓常常談癌色變,并且對傳統化療往往都抱有畏懼、抵觸的心理。就這一點,我想說的是,惡性腫瘤的診治已經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部分腫瘤比如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惡性黑色素瘤等等,通過化療、放療、分子靶向、免疫、內分泌以及微波消融等手段的合理綜合治療,五年生存率已經獲得不小的提升。同時,化療的副反應可防可控,也不再像舊觀念想象的一樣了,不用過多畏懼。當然,不可否認目前對于惡性腫瘤的認知和診療仍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存在很多無奈,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去做更多的科研探索,幫助更多的人。

5,科研方面有什么新的體會?
答:我相信好的科研源自臨床,也終將服務于臨床。無錫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在學科帶頭人華東院長和劉超英主任的帶領下,基于臨床診療中的困惑和患者需求開展科研。例如我們科室今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正是因為“發現更好的免疫治療療效的預測指標”這一主題具有現實臨床意義,才獲得了國際知名雜志編輯和同行評審的認可。



打印此頁】 【返回】【頂部】【關閉
久久久精97人妻一区二区三区